第(3/3)页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词,解构?” 一时间。 众人都把目光看向他。 “打个比方,我们把一棵树在画板上描绘出来,那么,其中自然充满着杂乱无章的树枝,如果,我们将这棵树的整体的形态保留,而将树枝全部简化,拉直,延伸,那么,便是一个充满着直线构成的树木。” “接着,我们再把其中的角度进行变换,只保留水平线和垂直线,保证构图的和谐稳定。” “在我们东区,有着这种一个概念,宇宙分阴阳,阴阳对立与平衡是世界的本质。” “在平坦的表面上搭建线条和颜色的组合,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便是的一种充满着意识流动的美。” “我觉得,这才是抽象在本质上的表达。” “真正的抽象并不是凌乱,而是构图上的和谐统一。” “大家觉得呢?” 一时间。 一众人等陷入了沉思。 “不知,这位秋先生,在东区是做什么的?” 邱木笑了笑,坦然地回答。 “真要说起来,我应该算是一位编剧,还有导演。” 一群人面面相窥,相顾无言。 你一个编剧兼导演,凭什么这么有底气大放厥词? 偏偏。 还说的有几分道理? …… …… 从沙龙走出来。 天色将晚,天边一团火烧云。 邱木和夏季沿着泰晤士河先前走着,河面波光粼粼。 夏季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 在回头的时候,她轻声说了一句:“谢谢你。” “谢我做什么?” “你刚刚,也算是帮我解了围。” 邱木笑着摆了摆手。 “只是随便地说明了一下我的一些意见而已,算不得什么。” “你这随便说说,放在一众艺术家眼中,可不随便。” 邱木微微抬头。 目光看着眼前的夏季。 “大概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吧。” 邱木来到雾都的第三天。 康丁斯基在《Frieze》上发表了他们新美术家协会的第一篇文章,作为整个西区最为权威的一大艺术类周刊,这篇文章引发了整个西区艺术界的轰动。 文章题为:论传统绘画的结构,关于点、线、面、块的解构与思考。 嗯。 在文章的开头。 康丁斯基特别题谢道。 “感谢亲爱的秋对于抽象艺术提出的全新思考,本文章的所有理论,主要来源于秋的解构思想。” 并且。 还特别给邱木冠上了作者名。 一下子。 诸多艺术界人士都一脸懵,What?他们纷纷表示好奇,这个邱木,是谁? 什么时候。 艺术界蹦哒出了这么一个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