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朝议争辩-《大汉霸主》


    第(3/3)页

    皇帝面沉如水,因为这些宫中常侍,他们所说的还真的是一套一套的,把这些本以为认为十万火急的事,说得这么轻描淡写,说得不值一提。

    如此一来,这又如何再有借口成立组建一支新军呢?

    朝廷议事,无一不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家国大事。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并不是说,皇帝头脑一热,就马上上马一项什么的决策。

    想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借口,那么还真的很难推行。

    现在,这些宫中常侍所说的,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毕竟,在表面上,理论上,朝廷的确一直都有针对那些叛乱有过不少的动作。但是,实际上,那些动作,其实都是无关痛痒的。

    比如说,朝廷的确有任命谁谁为官为将,调派军马去平叛。然后,或许也的确有了钱粮调拨下去。

    可是,实际上呢?所派去的官员军将是谁?调动了什么样的军马?而那些钱粮,是否如数的调拨到了那些军将的手上?估计,不少军马,可能根本就没有收到朝廷调拨给他们的钱粮啊。

    而这当中,朝廷当中,除了那一小部份真正的忠直之臣,一心为公的朝臣之外,别的朝臣,谁不从中获得到了一定的好处?所以,这些情况的详细问题,就是那些已经和刘显说好,要支持刘显的朝臣,他们恐怕都不敢当真的去追究其中的细节问题。

    这一时间,朝堂上还真的慢慢冷静了下来,一时陷入了一种异样的沉寂。

    “啪啪啪……”

    这个时候,刘显知道轮到自己出场了。

    刘显拍着手掌从朝殿的角落当中走了出来。一直走到了朝殿的中央,走到了皇帝的皇座之下,然后对段珪竖起一个大拇指道:“好!段大人,你说得太好了!本侯也极为佩服,没有想到,咱们大汉宫里的内侍当中,居然还有像段大人这样精通纵横雄辩,似乎还对兵事相当了解的人才!”

    刘显说完,对皇帝拱手躬身道:“皇上!臣弟有一个建议。”

    “哦?王弟有什么建议,直说无妨。”皇帝看到刘显站了出来,顿时心头一松,不知道为何,有刘显出场,他的心里就觉得安心。

    “臣建议,既然段大人都一一针对各地的叛乱进行了述说,了如指掌,那么,段大人一定对那些状况非常了解的了。不如,就一一撤回那些地方统军平乱的军将,治他们作战不力之罪,然后,重用段珪大人,任命段大人为主将,让段大人率领军马,平定那里的叛乱。然后就再辛苦一些段大人,再调到下一个叛乱之地去平叛。如此,臣弟觉得,不出一年,咱们大汉就全由段大人一人平定了。从此,咱们大汉四海升平,稳定繁荣。到时候,臣弟建议,基于段大人的劳苦功高,哪怕是封段大人为镇国公亦不为过,若非异姓不封王的话,到时都可以封段大人为一地之王。”

    “嗯,不知道段大人,你愿意先到哪里去平乱呢?西凉?幽州?还是去灭了黑山黄巾军?泰山黄巾军?要不,段大人出马,前往关外大漠,让在关外集结的,不下于四十万匈奴骑兵大军的匈奴骑兵大军不战而溃?嗯,像汝南以及徐州或是东吴的汪洋大盗严白虎,段大人应该是手到擒来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