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并非危言耸听-《大汉霸主》
第(2/3)页
在这朝堂上,他们敢公然对皇帝如何吗?不敢,那么皇帝要下旨治他们的罪,那么他们也就只能伏首认罪,敢反抗?那么他们就落人口实了,抗旨不遵,视为造反。那些权臣外戚,巴不得就是抓到他们的把柄置他们于死地呢。
所以说,其实,皇帝虽说受到他们的胁制,可是,如果皇帝当真的有心思要拨乱反正的话,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的。当然,皇帝想要拨乱反正,那么也必须得要借助朝廷群臣的力量。但这样一来,铲除了宦官,却换成了权臣或外戚把持了朝政,皇帝依然不能真正的掌握大权。
以前,对于皇帝来说,这些宦官的确要比那些权臣外戚等等更能讨他的欢心。所以,皇帝也不想换了一些同样可以胁制他,却又不会让他过得顺心一点的人来把持朝政。与其那样,还不如安于现状,自己就只顾享乐,管它什么的朝廷如何,管它什么的三七二十一,自己可以过得风流快活才是正理。
但现在皇帝已经力不从心,根本就失去了那种享乐的能力。所以,这才想到要有一些改变。
如此,皇帝听张让的话风转而赞成刘显所说的,赶紧发言道:“哦?张常侍也觉得有这样的必要?”
“有!有这样的必要。现在大汉的确到了一个紧急的时刻,不能再任由那些叛军继续作乱下去了,理应要马上进行一个重新的调整。让各地尽快的剿灭叛军!”张让一副为大汉江山着着的样子。
“好!那么朕问你,张常侍,你认为各处战场,需要进行一些什么的调整呢?”皇帝垂问,目光一扫,又落在段珪的身上道:“段常侍,你也懂军事吧?你也说说看?”
方才刘显针对段珪的一翻话,皇帝听着也都感到大快人心,听着觉得心里舒服。你丫的,你倒是答应去统率军马平叛啊,别在这里光说不炼。
“呃……皇上,臣没有什么的想法……”段珪现在生怕再被刘显针对,不敢再发表看法。
张让在旁恼了段珪一眼,又冲赵忠呶了呶嘴。意思是想让他们提出一些意见。
但是,他们这些宦官,平时就只在宫里作威作福罢了,当真的要说到军事上的事,他们又懂得什么?
面对如今各地的叛乱,他们怎么知道如何才可以平叛?调整?这又要如何调整?
大汉的军马就是那些了,军将来来去去也是那些,要调整的话,谁调动到哪里?然后,就是钱粮方面的事了,这当真的要落实该调拨的钱粮,恐怕就等于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因为,在他们的心里,朝廷的那些钱粮,都是他们的,起码当中大部份的都属于他们的……
朝堂内又静了一静,皇帝这才对刘显道:“武勇侯,要不你谈谈你的看法吧,如今大汉的局面,要如何才能收拾呢?”
刘显谈然的一笑,对皇帝抱拳道:“皇上,臣弟还真的有些看法。”
“哦,那就说说看。”
“好。”刘显这才不客气的道:“皇上,根据各地的叛乱叛军的情况,咱们在这京城当中,不管各地送回来的情报说得再清楚,但是,咱们都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到实际的情况的。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咱们要做怎么样的调整?恐怕,这些都是徒劳的,改变不了最基本的结果。”
“臣弟举一个例子说吧。”刘显道:“原本这个战场上,就是瞬息万变的。拿汝南的情部来说,这个,臣弟早前到了一趟汝南,是因为到此地去赈灾的关系。臣弟发现,汝南地方的情况相当复杂,当地官府,他们缺钱缺粮所以就导致了缺人缺少军械。朝廷应该有过命令,让当地官府组织军马剿灭当地的那些叛军。可是,可以想想看,地方的官府,又能够有多少官兵可用呢?一县之地,兵力一般都是数百官兵而已,他们能够组织起城内的青壮一起守住县城不被叛军攻破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一郡之地的官兵,恐怕也不过是数千人马。而叛军呢?”
刘显说着,又摆手道:“不,其实也不能全都说成是叛军,那些作乱的人马,的确有黄巾贼军,但是,更多的却是一些山贼强盗。这些山贼强盗,他们占山为王,基本上,汝南地区,那些山高林密的地方,就啸聚有一股山贼强盗。而每一股山贼强盗,就是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甚至,还有个别的山贼强盗,他们的人马达到上万之众,甚至是更多。如此,可以想想,朝廷需要如何才能剿灭得了那些地方的山贼强盗以及叛军呢?他们每一股人马,基本上都有着可以攻破一座县城的力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