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聪明-《二哈之神话》


    第(2/3)页

    “我弹一首《高山流水》吧!”紫铃说道。

    《高山流水》古典十大名曲之一,伯牙与子期的故事都听过:国春秋时期,伯牙投师成连先生学琴,成连带伯牙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功夫,伯牙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观察体验后,琴艺大进,成了著名的琴师。

    而钟子期对音乐有很高的鉴别欣赏能力,伯牙弹《高山》,钟子期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弹《流水》,钟子期又说:“洋洋乎,若江海。”伯牙便说:“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两人一位善弹,一位善听,遂成为知音。

    而《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闻言,中年人一愣,“你确定要谈《高山流水》?”

    紫铃笑了笑,没有回答,但手上已经轻轻弹动起来。

    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者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全曲共有九个小段,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

    起:引子由缓慢的速度以散音奏出:这个引子音乐气氛静穆,接着旋律在宽广的音域内不断跳跃,变换音区,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整个“起部”曲调节奏明朗,情绪活泼轻快,清澈的泛音犹如“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抒发了在深山茂林息心静听流水琮时的愉悦心情。

    承: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细流。这一部分用实音演奏,音乐进一步展开。音乐写情多于写实,“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转:用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等手法,如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转部”分成前后两个部分,

    1).

    前一部分中旋律出现大幅度的上、下滑音,犹见“激流中之洄澜,飞溅之浪花。”

    2).

    后一部分连续运用“拂”、“滋”等复杂的演奏技巧,“盖右手滚拂略无停机,而左手实音动宕其中,或往或来无窒碍,缓急轻重之间最难取音”。这些演奏技巧使得乐曲形象地描绘出流水“极沸腾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使听众似“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只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一连串在高音区先降后升的泛音群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而是“轻舟已过,势就徜徉,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微沤。”

    合:变化再现了“承”、“转”部分音调,并引进了一些新的音乐材料,它在速度和力度方面比前面快而强,因而音乐比以前更为激动,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情歌颂。用泛音演奏节奏宽畅的短小乐句,从属音到主音终结全曲。人们极目远眺,烟波浩渺,心旷神怡。

    《高山流水》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是一曲对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

    当然,紫铃弹的不可能达到这个意境,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琴毕。

    众人久久未语,办公室里的人都沉浸在琴声中。

    “啪!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