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重生之腓特烈威廉三世》


    第(2/3)页

    这座城市已经不再只是一座简单的供人居住的城市,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奋斗不休的血泪史,谁有本事能够连续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谁又能知耻而后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只有普鲁士也唯有普鲁士。站在落地窗前看着繁华的街景,想到当初自己与腓特烈大帝说过的话语,威廉呆住了。

    在后世,威廉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如下:

    1945年5月初,法国抵抗运动领袖戴高乐从巴黎出发,驱车前往柏林参加德国的投降仪式,此时此刻他的心里除了复仇,可以说一无所有。但当他赶到目的地后,复仇的心情却荡然无存。

    因为从越过法德边界的那一刻起,他就再也没有看到一座完整的城市.一个完整的村庄.甚至不再有一栋完整的建筑,除了妇女.儿童和老人,他没有看到一个健康的成年男性。按欧洲人的俗话说,德国人打了一场12点过5分的战争,他们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又过了20多年,有两个苏联作家出访西德一座仅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在小城中心的广场上,树立着一块纪念碑,通过纪念碑他们了解到,战争爆发时小城把一万多子弟送上前线,他们组成了一个师。战争期间这个师三次遭到毁灭性打击,小城居民又三次把它补充起来,到战争结束时有三万多人再也没有回来,他们留下的只有纪念碑上刻着的一句话:

    即使我们全体战死,德意志仍将存在。

    小城仅仅是战时德国的一个缩影。

    1939年9月德国总人口不过8千万,这还包括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全部日尔曼人,但这区区8千万人竟在战争期间动员出了1700万人上前线。

    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北极,从比利牛斯山脉到遥远的伏尔加河,600万德国最优秀的儿女战死在5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

    某些年龄段,如1918至1923年出生的男孩子几乎全部牺牲。德国在不到6年的战争期间,动员能力之强,伤亡比例之高,均创出了当时的世界之最。

    是什么让你为之付出一切,又是什么阻挡了你的钢铁雄心,难道说上帝一定要和我们普鲁士作对,还是说普鲁士命中注定不能崛起,为什么每一次在最为关键的时刻,总是会功亏一篑。

    但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普鲁士不会哭泣,哭泣的将是普鲁士的敌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