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所谓王法-《山海一剑平》
第(2/3)页
墨世平一路走走停停,这青螺镇确实是繁华的很,各类商铺门户鳞次栉比,让人眼花缭乱。
忽然,墨世平看见了一处与周围各类繁华商铺格格不入的地摊。
只见那地摊上铺着一张干净的绒布,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新鲜的山果。一位年约七八岁的孩童在摊前使劲的吆喝着,他身后则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坐在小凳子上,一脸和蔼的望着男孩。
墨世平轻轻的扯了一下嘴角,他想起了一位老者了。曾经他七八岁时也是这般,老者背着箩筐走在前头,而他则跟在后头使劲吆喝。
日子过得很苦,但墨世平却愈发怀念了。
“客官买果子吗,保准又大又甜,不甜不要钱。”男孩瞅见一个背着干瘪行囊的少年来到了铺前,连忙吆喝道。
墨世平笑着点了点头,蹲下身,拿起一个山果摸了摸,称赞道:“好新鲜的果子,刚采下来不久吧?”墨世平也是采了多年山果的老手了,自然是一摸山果的软硬便知。
男孩点了点头,高兴的说道:“当然了,客官果然是个识货的人,才一文钱一个,买一个尝尝呗?”
墨世平从怀里摸出了十枚铜板,递给了男孩,打趣道:“既然都说我识货了,那还不得多买几个尝尝,这么新鲜的山果,买到就是赚到了。”
男孩接过铜钱,麻利的挑选了十一个个大的山果,笑着递给了墨世平:“书上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尽地主之谊。多送客官一个果子解解渴。”
墨世平有些喜欢这个男孩了,便伸手揉了揉男孩的头发,笑道:“我记得书上说的可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本意可不是让你尽地主之谊喽。”
男孩有些尴尬的红了脸,小声说道:“可我就是觉得对待朋友就该这样嘛。等我今年卖果子攒够了钱,明年进了学塾,好好像夫子请教一番。”
“是吗?那到时候一定要好好念书了。”墨世平有些羡慕男孩了,他也曾想攒笔钱进学塾念书,可自从大爷爷那一次摔伤脚之后,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哒哒哒”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背后传来。
墨世平转身一看,发现一前一后,两位衣着华贵的少年正策马疾驰而来,街上的行人纷纷吓得躲闪到了一旁。
领头的少年自然是看见了地摊,他眉头稍皱,眼见是避不过去了。
墨世平二话不说,一把抱住男孩,侧闪到了一旁。
“吁!”马背上的少年猛地一拉缰绳,马儿一个急停,两只前足高高蹬起,颇为吓人。
一瞬间,原本整齐摆满了地摊一下子变成了一团糟,山果碎裂了一地。
“没事吧?”墨世平看了一眼怀中的男孩。方才要不是他拉走了男孩,男孩必然被马儿撞飞了。
“王抚云,王抚云。”老妪焦急的唤道。所幸老妪较为靠后,这才堪堪躲过了这场无妄之灾。
原来这个男孩叫王抚云,听上去还真是个好名字呢。
王抚云看着这满地的狼藉,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咬着嘴唇:“我的果子...”
“吁!”
此时,后边一骑也赶了上来,停在了方才的一骑旁。
“是林家的那俩兄弟。”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轻声说了一句。
顿时,围观的人群出现了一些骚动。
“啥?是那俩混世小魔王?”
“唉,谁碰上了这事只能自认倒霉了,我们也快散了吧。”
率先停下的一骑,马背上的少年,正是林家的长子,林睿哲,而他身后的一骑上的少年则是他的胞弟林睿明。
林家在青螺镇可是独一档的经商大家族,据说,连青螺镇的城墙都是他家出钱建造的,可以说,青螺镇有今天的风光,和林家脱不开关系。
第(2/3)页